首页 >文明创建 >企业文化

03

2014-12

浸在墨痕里的岁月

新闻来源: 中铁四局集团物资工贸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日期:2014-12-03

沿着筑路的方向,墨痕辗转,蘸着64年的烟火,用一方浅墨,书写锦色年华里的喜怒哀乐。十丈软红,千里修路,驻足,转身刹那,蓦然回首,岁月换装。时间煮雨,煮熟了那青涩的年少,却将岁月永远的浸在了淡淡的墨痕里。

因墨好物

生长在四局环境中的我,从小就已习惯了父亲常年不在家的生活。幼时通讯极为不便,家里没有BP机更别说是手机了,父亲隔几个月会寄封挂号信回来,由于村里没有邮局,母亲要带着身份证和通知单去镇上的邮局取信。早上六点多从村里出发,辗转各种交通工具到达镇里,再从镇里邮局取信回来基本已是晚上了。回到家,母亲便急匆匆的借着微弱的灯光,将信件和照片一遍又一遍的翻看着,总怕漏过一个字。从那时起,我开始对信件很有好感,因为我知道,在信的那一边,一定会有一个人在为你守护。

睹墨思人

2001年,青藏铁路开始修建,为了供养我读书,父亲向公司申请去修建条件最艰苦的青藏铁路。青藏铁路高寒缺氧,而父亲从事的则是最危险的火工品运输工作。从格尔木到那曲,从那曲翻越唐古拉山口,山路冰雪覆盖,崖岸无护栏,崖高三四千米,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从崖边翻下去。

2001年,还在上小学六年级的我,对父亲从事的工作危险程度一无所知,父亲也很少向我们说起他独自承受的苦难,总说一切都好,不用担心。我所能感受到的就是从父亲去西藏以后,家里的生活条件明显得到了改善,母亲也会偶尔带着我去买件新衣服,而不再穿别人穿过的衣服了。

父亲去西藏后,基本上三个月左右会给家里写一封信,并在信中夹几张照片,照片的背后用钢笔整齐的写着摄于哪里,某某年留影之类的话语,这些书信和照片全部被母亲珍藏在当年陪嫁的箱子里,偶尔母亲会打开箱子,翻看泛黄的信件和照片,斑斓的年华,漫溯沉香的过往,一笔一笔,勾勒沧桑的记忆,引得泪水在母亲的眼眶里打着转。那时,我才发现,原来“文字”可以收藏,可以存储记忆,可以让人寄情。

沿墨至今

2011年,大学毕业的我沿着父亲的足迹,朝着筑路人的方向继续前进着。随着时间的迁移,“铁道部第四工程局物资处”已更名为“中铁四局物资工贸有限公司”,收入也随着企业的逐渐壮大而逐年提高。然而,我对“文字”的感情却始终未减,即使在手机、Email流行的今天,我和女友依然坚持每隔一段时间互寄一封信,互写一封明信片,喜欢聆听信件从投递口盘旋而下,轻盈舞裳,而后轻轻的飘落到箱底的声音,那是一份牵挂,那是一通电话和一封电子邮件所无法传递的感情,那是时间无法磨灭的印迹,是将情感永久的保鲜在了墨痕里。

64年风雨路,虽未与你同创纪元,但我的生命从出生就与你结下了不解之缘,64年的风雨,微缩到我二十四载的生命里,同样让我感受到了企业的成长,感受到了职工在企业变化中家庭的点滴变化,如若问我会用什么方式表达对企业的情感,那么我会用“文字”去记录企业培养我的恩,用行动去回报企业养育我的情。

借墨抒情

那年通讯闭塞,拳拳相思随着花开花落,一封家书修得泪美人,如墨江南却感北阳高照。

那年人间沧桑,一江闲愁无从渡,屋漏偏逢连夜雨,萧索江南何时荣归报母恩。

那年道路崎岖,藏歌哀婉为谁戚,千里之遥寄相思,一蓑烟雨任平生。

那年风雨同路,红海场上父子兵,两代男儿同沐恩,一生感于四局情。

信息录入:    责任编辑:汤剑丽

推荐阅读